撞了墻的崔永熙,還能成為"國產倫納德"嗎
- 發布于:2024-03-20 21:00:12
- 來源:藍鯨體育
從崔永熙本賽季直接票選為全明星首發就能夠看出,球迷是多么為小崔的天賦所著迷,并且期待他成長為我們腦海中設想的那個“CBA倫納德”。
可是,從去年夏天的國際賽事到新賽季的聯賽,小崔都沒有展現出足以令人滿意的進步。雖然他作為藍領側翼的底色仍然堅實,但持球技能的開發停滯不前。
崔永熙本賽季的回合使用率從上賽季的19%提升至21.5%,超過了83%的同位置球員。但球權增加的同時,小崔消化起來卻感覺有些吃力,一方面是他的真實命中率從57%掉到了55.6%,排名從超過全聯盟74%的級別,掉到了平均線附近。
盡管失誤率比上賽季要改善一些,但與全聯盟橫向比較,仍然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在回合使用率前10的本土球員里,只有兩個人的失誤率要高于平均水平,一個是郭昊文,另一個則是小崔。
而且,如果我們把回合使用率和助攻率結合在一起看,小崔本賽季不升反降,從排名來看,也是從原本的聯盟一檔,掉到了只比平均值好一些的水平。
其實一名球員在得到更多球權后沒有打出相應的效率,無非是個人球技水平無法匹配球權的增長。
如果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放在崔永熙這個從三號位工兵轉型成二號位持球前鋒的案例上,其實就可以具體為在陣地戰中處理球能力的不足。
持球前鋒需要的技能點,簡單來說就是:運球突破、運球投籃、持球策動攻勢的能力。
而前兩點尤為重要,因為個人的得分威脅才是你改變防守、策動攻勢的大前提。
但崔永熙在這兩件事情上做得不夠好。運球突破方面,小崔在比賽里給人的觀感是他好像沒辦法干脆利落的把面對面的防守人給甩掉。
大家必須理解一件事情,雖說籃球始終是一項以身高論英雄的游戲,但身高帶來的絕不完全只有優勢。身高高的球員離籃筐更近是物理定律,但高的人重心不如矮的人低也是物理定律。
當崔永熙在三分線外運球突破時,他要面對的大多都是身高不足2米01的防守人,在這種對位上他往往會被重心更低、腳步更碎的防守人黏住,沒辦法形成對籃筐的直接沖擊。
第35輪對陣北京首鋼,崔永熙全場只有6分進賬,當值解說楊健的一番話戳到了小崔的痛處——“今天崔永熙運球運的多了,效果都不好”。因為他無法擺脫雷蒙的糾纏,甚至在第4節幾乎完全沒處理過球。直到加時賽后半節,郭士強指導更是直接把小崔摁在板凳上。
像麥迪那樣身高2米03卻還有極其恐怖的第一步速度總歸是鳳毛麟角。當第一步無法靠速度抹掉防守人,那么另一套方案就是要靠身體的強度強行頂開防守打開一條通路,但顯然體重只有93公斤的小崔并非推土機式突破的鐵牛。
運球遇到強度容易踉蹌,本質就是運球基本功不行
擋拆出球失敗,想要強攻也沒有頂開防守,只能玩自投自搶這種高難度操作
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崔永熙會用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完成進攻終結,一方面是他父親從小就告誡他要會“躲”防守,這是主觀上小崔就有意愿這么做;另一方面則是客觀被動的原因,因為小崔沒辦法干脆利落的甩掉或擠開防守人,那么就只能另辟蹊徑,用這樣高難度的躲避來完成終結。
所幸崔永熙有頂尖的身體素質,能支撐他打這種高難度的球,不至于變為五大囧。但這終歸是對終結的穩定性有巨大影響。
這球雖然進了,但第一步明顯過不掉防守人,只能靠著身體素質欺負對手
也因為這樣,崔永熙更習慣于在反擊中沖起來處理球,這樣他能利用身體優勢去掩蓋很多小技術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他通常面對小打大的錯位會更加自如,而不是直覺上用身高坐打比自己矮小的球員。因為大個子一般跟不上他的腳步,這樣他能夠規避自己運球不行的弱點,用簡單直接的方式攻擊籃筐,提高效率。
小崔打沒他快的吳冠希就很舒服,他可以靠著節奏變化輕松過掉對手
打沈梓捷也一樣,大鳥跟不上他的腳步,防守如果黏不住小崔,他的運球就能緩解很大壓力,就會打得比較從容
第27輪對陣浙江稠州金租,小崔8投2中只有7分進賬,外加4次失誤。但第31輪面對同樣的對手,他卻打出了31分的賽季新高??雌饋碛悬c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實際上卻符合邏輯。
因為第27輪余嘉豪生病缺席,稠州排出了小陣容應戰,雖然露出了很多錯位,但都是大打小的錯位。就像前面說過的,崔永熙遇到小個子的貼身防守反而極其不自在,全場比賽2次運球攻擊,2次低位單打,全部無功而返。
運球基本功不夠熟練,讓崔永熙在突破攻擊籃筐這件事情上不那么靈光。而運球投籃這個持球攻擊手的必修課,崔永熙又欠缺絕對的穩定性?;蛘哒f,在投籃這項基本功上,小崔缺乏絕對的穩定性。
雖然小崔55.6%的真實投籃命中率還算可觀,但在我看來,數字上的優劣有時候不太容易分辨一名球員持球攻擊的效果,比起絕對意義上的命中率數值,能不能以穩定的方式威脅防守才是更能檢驗一名持球攻擊手水平的指標。
這件事情不難理解,比如科比,一看效率不高,但實際在比賽中卻是每一回合都令防守提心吊膽,而且是幾乎每個夜晚都能招招致命。
如果我們把崔永熙的比賽分為不同的階段,那其實投籃命中率的起伏就會非常明顯。在第36輪之前,一直作為主力的小崔投籃命中率是44.6%;在第36輪被降格為替補后,這個數字變成了53.3%;而在第39輪重回首發后,這個數字又變成了46.5%。
假如把統計的指標從“投籃”細化為“三分”,你會看到更大的起伏——第36輪之前,小崔的三分命中率是35.7%;打替補的階段是50%,而重回首發之后又掉到了25.9%。
我不知道這種投籃穩定性的缺失是不是與他的大手有關,這大概是不可避免的“硬件”原因。而在“軟件”層面,正處于轉型期的崔永熙還在“持球”和“無球”的夾縫中來回拉扯,這無疑是削弱了他投籃的穩定性。
經常打球的朋友應該都能理解我在說什么,持球攻擊手和無球終結點所需要的技術動作要領其實完全不同。
無球終結點更多是“接球就投”,這項技術和行進間的運球干拔投籃相比,腰部腿部的發力不同,出手前調整布點和節奏的方式不同,對于人球結合狀態的要求也有巨大的差異。
小崔這球運完球以后,明顯找不準投籃發力的步點,最后投了個三不沾
不僅如此,持球主攻和無球副攻所承擔的體能消耗,也是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這兩種狀態對于球員戰術意識的要求也不同,當你作為持球主攻點,那么“以我為先”是優先級最高的事情,而這是和習慣于等球再進攻的無球終結點完全相反的概念。
所以我們常常能看到崔永熙在比賽里處理球顯得猶豫,這應該是意識層面還沒完全扭轉的原因。
這一球就很明顯,讓小崔完全一對一運球投的節奏明顯不夠順暢
綜上所述,崔永熙之所以在轉型過程中卡殼,本質上是他的小技術還未能適應陣地戰持球攻的小空間環境。而技術上未能匹配,就更讓自己在意識和心態上更加懷疑和躊躇。
而目前小崔的舒適區,還停留在定點接球后的二次攻擊。
這是每一個無球終結點想要轉型為核心的困難點,大洋彼岸的NBA也逃不過這樣的籃球規律。比如籃網隊的米卡-布里奇斯,因為小技術不過關,陣地戰中就很容易吃癟,再加上出名之后會遇到對手針對性的防守布置,所以本賽季也和崔永熙一樣撞到了轉型受阻的高墻。
無可否認的一點是,崔永熙本賽季的發揮并不合格。
可是我們也必須認清現實,這條轉型之路原本就是充滿艱難險阻的。一方面,當今的中國籃球界沒有成功的轉型案例可以作為崔永熙學習的范本,身邊隊友也沒有走過這條路的老大哥,同位置的隊友也幾乎都是工兵。
而且,教練也缺乏相關的養成經驗。畢竟像崔永熙這種高級天賦并不多見。說到底,郭士強指導也是第一次接這樣的大單,雖然在意識和理念上能夠意識到小崔的特殊性,但如何實操?那始終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摸著石頭過河。
另一方面,郭士強指導對龍獅管理層許下的贏球承諾還在,他們已經度過了放養年輕球員的“初創期”,已經到了爭取勝利的“準成熟期”。在戰績壓力之下,郭士強指導其實沒有那么多底氣放開手讓崔永熙練級,這不現實。
盡管郭士強指導始終會擠出一點時間讓崔永熙多以賽代練,體會真實情況下持球者的處境。比如摩爾受傷,巴里-布朗報道之前,郭士強會給崔永熙不少弧頂持球策動的自由度。很多時候,當坎普在場,小外援休息的階段,郭士強都愿意給小崔用球學習的機會。
但以崔永熙目前的的持球水平,對于一支想要爭取勝利的球隊始終還不夠看。郭維盛在解說時一針見血:“崔永熙處理球的火候還不夠,如果讓他多做這些事情,會暴露他的問題,在國家隊打球就是這樣?!?/p>
即便是非常欣賞崔永熙的喬爾杰維奇,并且帶著鍛煉新人的戰略任務,亞預賽期間也只是給了小崔場均13.3分鐘的空間,只比邊緣人王睿澤、余嘉豪和付豪多而已。
那更何況現在戰績正處于崩盤邊緣的龍獅隊呢?
崔永熙除了自身技術打磨不及預期之外,還處于大環境的漩渦之中。
而且,龍獅不穩定的財政狀況讓所有隊員都是“待價而沽”,在這種情況下,崔永熙下賽季還是不是龍獅隊的一員都說不準,球隊又怎么能堅定的以絕對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小崔的使用呢?
有天賦的年輕新星,固然是不應該只局限于配角的工作。但當他的練級與球隊的直接利益有不可避免的沖突呢?
這種時候,如何抉擇總歸是個難題......
可是,如果不付出這些試錯成本,崔永熙永遠不會兌現天賦。
還是那句話,盡管小崔的成長不盡如人意,但他還是在一些場合里展示了他作為持球手的可能性。
小崔是有能力處理球的,他需要更多這種場合來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提振信心
也許本土球員里,只有小崔能把這種運球投籃變成穩定的得分手段?
當年馬刺在練倫納德的時候也付出了不少成本。這也告訴我們,球隊的配置和環境至關重要,當時的馬刺有老大哥兜得住戰績,這給倫納德創造了足夠的容錯率,他可以在這個體系里大膽自由的嘗試自己的新角色。
同時,也有可靠的投籃教練英格蘭德不斷打磨他的投籃,讓他的持球組織和突破真正成長起來之前,也能有一個穩定的得分方式兜底。
就這樣,倫納德的轉型進入了收益不斷累加的正循環。這樣的成功經驗當然值得龍獅和崔永熙借鑒。
我在觀察崔永熙的過程發現,雖然他看起來略顯靦腆,但在比賽里他有絕對的表現欲望。每當他手感好,能連續命中投籃之后,他就不會在處理球時對該投、該突、還是該傳猶豫。
但如果他頻頻打鐵,那么就會開始畏手畏腳,有點害怕處理球。
所以說,打磨投籃絕對是崔永熙優先級最高的事情,因為這是能讓他提振信心的法寶。
這是小崔差點破職業生涯得分新高的比賽,在這一球之前他已經把手感完全打開了,你可以看到他在小空間處理球變得非常從容,也非常敢打
如果小崔能夠像倫納德一樣,具備陣地戰小空間里直接穩定干拔得分的技能包,那樣他就有了一個穩定制造威脅的一對一得分手段,從而以此為基礎繼續發展更多的可能,比如持球組織和其他技能,而不是又被趕回側翼工兵的位置......
這球的選擇其實很有問題,小崔晃出空間之后,面對比自己矮的防守人應該直接干拔,這就是他練出小空間投籃的重要性
而這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事情。畢竟,崔永熙是如今中國籃壇想象空間最為性感的球員,甚至他的成長比楊瀚森還存在更為特殊的象征意義,因為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球員養成道路。
畢竟我們從前出過姚明,出過王治郅,出過易建聯這些老天爺賞飯吃的高塔。
但從未靠著打磨技術和意識,練出來一個“倫納德”。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 CBA | 回歸砍下29分的黎伊揚,能否創歷史
- CBA | 2025年CBA夏季聯賽可克達拉今日開賽!
- CBA | 戰報2025年CBA夏季聯賽啟東站南京頭排蘇酒8275九臺農商銀行
- CBA | 遼籃夏訓的三大目的正式曝光!楊鳴親力親為,付豪趙率舟接受采訪
- CBA | 在卡塔爾的隊友還不如CBA!前山西隊現上海隊外援確實是盡力了
- CBA | CBA重磅交易達成!于米提永久轉會至山西男籃,潘江升級沖冠陣容
- CBA | 再次亮相!CBA上賽季十佳裁判員孫健將吹罰日本vs伊朗亞洲杯
- CBA | 跳槽成功吳前隊友投奔青島,恩師送頂薪,場均5.7分不在意
- CBA | 張兆旭:王俊杰是第三個沒打CBA直接打國家隊的,前兩人是我和郭艾倫
- CBA | CBA大交易完成!男籃新星加盟山西隊,攜手張寧,潘江沖擊總決賽

- 英超 | 格拉斯納談利物浦夏窗:如此積極讓我驚訝,我認為他們想贏得歐冠
- 歐冠 | 瑞典傳奇球星欣德瓦爾離世,曾帶領費耶諾德奪隊史首座歐冠獎杯
- 中超 | 海港球員呂文君:明天是縮小積分差距的好機會,我們會全力去拿三分
- 中超 | 英博在10個主場中完成6次零封,本賽季共零封7次
- 中超 | 記者:特謝拉如果缺陣中場上阿馬杜或微調陣型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 中超 | 對攻,河南隊本賽季中超9個主場都有進球,但也都有丟球
- 中超 | 河南vs新鵬城:雙方均四外援,彭鵬、徐嘉敏首發,周緣德出戰
- 中超 | CCTV16直播上海德比!海港將帥憋一口氣!四路司機:德比就是德比
- 中超 | 中超亞泰主力陣容不整,主帥蘇亞雷斯有何良方止血
- 中超 | 中超爭議判罰!費利佩又被掌擊,阿里米逃紅,王大雷上輪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