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VS猛龍:想明白的布朗,欺負人的聯防

  • 發布于:2023-11-12 15:01:54
  • 來源:藍鯨體育

早上結束的比賽里,凱爾特人主場背靠背大勝猛龍取得兩連勝。

比賽結果看著輕松,但是在上下半場,凱爾特人還是有不小的差別,具體有如下兩個畫面:

1. 第二節時,塔圖姆帶球隊打了一波小高潮后下場休息,杰倫-布朗與波神、霍勒迪成為了場上的帶隊主力,按理說,有這三位(三人組進攻效率122.1,防守效率101.4)在,把分差拉的更大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在這三分半的時間里,凱爾特人卻被猛龍打出一波8-0。

2. 第三節時,塔圖姆再次下場,又是杰倫-布朗與波神、霍勒迪的組合留下,但這一次,凱爾特人將比分分差擴大到了20+。

你可能會感到詫異——同樣的組合,球隊上下半場居然有這么大的反差?

那這事兒就得說說布朗了。


上半場的布朗其實打得很拘謹,包括在第二節塔圖姆下場的階段內,他并沒有拿過太多的球,投籃也只出手了5次(5中3),他也許持球時球會掉,但其實他在上半場的2次失誤也并不是在次節被追分階段出現的(均出現在第一節)。

那問題在哪?

可能是因為現在所有球隊都知道怎么防布朗,讓他進入防守陷阱,暴露他弱側手控運方面的缺陷;

但就今天的比賽看,我更覺得這是因為在第二節的布朗,沒想通自己到底應該在哪個地方來發揮自己的得分和戰術威脅。

第二節被追分階段,布朗的位置一直在弧頂和45°上線游蕩——他其實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他已經也愿意把球權都給波神和霍勒迪來發起了,但他依然會選擇去弧頂位置來接球并嘗試發起二次啟動。

這樣一來,布朗就把正在等待接球或者想去做DHO的波神的位置給占了一大半,這也是為什么當時凱爾特人突然之間都在三分線卡殼,而一旦三分不進,進攻空間就會變小,再之后,就會影響球隊的陣地戰部分:

霍勒迪出現了一次底線向外送球的失誤;

霍福德倒是清楚,轉換間發揮空間優勢投了個三分——但這樣的起速也是猛龍喜歡的,一旦球不進,猛龍也可以沖籃板打反擊——結果霍福德投了三不沾,又讓猛龍重新起速,巴恩斯弧頂三分C&S打中追分。

但是在下半場,布朗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

除了固定的戰術需要外,布朗減少了自己在弧頂的運球,快速交球就沉在了底角。

這樣弧頂的位置就給了霍勒迪/波神/小白等人,而他則通過無球的移動找到接球和突破籃下的機會。

這其實是一種球權上的犧牲——在下半場,布朗算是放棄了自己做主攻,變成了輔攻點以及誘餌,這樣的自主調整也成為了他扣籃盛宴的開始。

undefined

undefined

第三節里,布朗籃下的7次出手打中4球,全部來自于底角往籃下的切入。

而顯然布朗也發現了這樣的打法好使,于是第四節他在上場后依然沉在底角,時不時地搞跑位,唯一一次三分出手是自己打嗨投了個頂人的半轉換——但這無傷大雅,畢竟只要他如果能繼續保持這樣閱讀比賽的習慣,找到自己的舒適點,我相信無論是塔圖姆還是波神/霍勒迪,也都樂意看布朗多打一些這樣的球。

27歲,多跑底線上提接球單挑,偶爾溜后門搞切入,轉換時可以持球扔三分…

懂了,也許布朗真有可能是你凱新時代雷-阿倫。


除了想開了的布朗之外,下半場凱爾特人能拉開比分還離不開自己一連串的區域聯防。

對于區域聯防,作為熱火的老對手,相信各位凱米對其防守陣型的優勢都有所耳聞:

放底角,保護防守劣勢球員,考驗執行力等等

所以當場上有霍福德和豪瑟這樣的老、慢的球員在,聯防確實很值得試,

由于具體數據還沒更新,所以我暫時不知道下半場凱爾特人區域防守后的效率如何,但從有的畫面來看,這一套2-3區域聯防確實把猛龍防的苦不堪言,甚至為數不多的底角出手機會,球員跑位還有阿丘瓦這位大指揮官——把施羅德引去底角之后,自己也跑到底角。

施羅德:?

而在我印象里,猛龍唯一一次遇到聯防后最終得分的回合,還是因為塔圖姆最后沒有上前補防,主打一個:好基友,給你投。

除了以上兩個回合之外,豪瑟顯然在聯防陣型里也有了自己的發揮:

之前搞追防的豪瑟,無論怎么努力保持在對手身前,對手最后10次有9次還是能以打中得分為結局,這是因為豪瑟的對抗努力不足,腳步不快導致的——但在聯防的陣容里,豪瑟就可以省著力氣去頂防,甚至偶爾還能給你護下框。

整個下半場,在區域防守的加持下,猛龍主將們的得分都收到了影響:

阿奴諾比,下半場7中2;

西亞卡姆,下半場7中2;

珀爾特爾,下半場2中0;

巴恩斯,下半場4中1…

就是欺負對手外線手感的不穩定,就是認準了猛龍一眾大將只想在禁區倒騰。

所以,無論是看過程還是看結局,馬祖拉在下半場比賽大用區域防守都是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行,將帥的腦子都清楚,何愁勝利不到手?

相關閱讀:NBA籃球東部籃網杜蘭特雄鹿凱爾特人猛龍塔圖姆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在线,欧美日韩黄色一区二区,欧美一区综合,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