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小姜,距離國家隊有多遠

  • 發布于:2023-11-27 09:00:18
  • 來源:藍鯨體育
經過夏天籃球世界杯和亞運會的慘敗,大家都能看出來,如今中國男籃后場缺少穩定的投射(尤其是對抗行進間的投射),高強度下反擊推進能力更是幾乎沒有。如果我們補齊兩塊短板,也許夏天的國際賽事不至于如此難受。

難道CBA諾大個聯賽,就沒有技術能力特點正好可以補齊這兩點的球員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如吉林隊的姜偉澤和姜宇星,兩人一個是中國行進間投射能力最強的后場射手,一個是CBA最夸張的反擊大殺器,兩人所有技術特點其實正好都打在國家隊的痛點上,因此一直以來也有大量呼聲支持他們為國效力。

可國家隊為什么還是將他們拒之門外(除了亞洲杯時因為新冠泛濫臨時征調小姜一次)?

我們不妨結合大小姜本賽季的CBA表現,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

吉林隊本賽季最大的變化就是少了超級外援多米尼克-瓊斯。而瓊斯這一走的影響頗為猛烈,不僅改變了吉林隊的戰術思路,包括姜偉澤和姜宇星在內的吉林隊成員,都需要接受并且適應“沒有瓊斯”的變化。

先說大姜,大姜相對沒那么依賴瓊斯,所以他的角色變化幅度并不算大。我們仍然能在比賽里看到大姜使用熟悉的無球切入和轉換反擊打出場均18.1分,命中率56.3%的高產數據。

利用陣地戰防守輪轉空隙的弱側偷襲,反擊過程中的對抗下終結球,大姜的這些慣用技能水平應屬本土球員的第一梯隊。

只要防守輪轉出一絲空隙,大姜幾乎都能將其把握住,而小姜的輸送也足夠及時

國家隊缺少這種在對抗下還能完成反擊終結的推進

這種快攻反擊是大姜的看家本領

很多經??幢荣惖那蛎远紩Υ蠼獌H1.92米的身高數據表示吃驚,因為大姜的作風硬朗,對抗好,球風大開大合,場上給人感覺十分“巨大”(尤其持球推反擊的時候),似乎至少得有196以上才能打出這種沖擊力。

而在陣地戰中,大姜的基礎技術型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像一個去掉了各種小技巧升級的白板吉米-巴勒特——他們都是以搖擺人的身材,貢獻小號突擊型內線的比賽內容。強壯敦實的身體能讓大姜在以及一對一的背身強打和持球面框突破占得不少優勢,也足以分擔一部分小防大的錯位職責。

前鋒直接頂開對方內線完成終結的鏡頭,在CBA不多見(過往賽季還有低位生吃周琦沈梓捷的名場面)

用后場球員單防大姜,那基本就是送了

直接碾壓

大姜防守端對于后場球員同樣有很大的對抗優勢

大姜防范子銘也能頂一頂,但推進的出球失誤也暴露他沒辦法處理球的短板...

不難看出,大姜這種風格確實是男籃里罕見的類型,一個能踩著底線打對手防線,幽靈位頻繁制造殺傷的球員,是目前中國男籃沒有但需求度很高的一環。我們認為,尤對手鋒線普遍尺寸不大的亞洲(尤其是東亞)內戰里,大姜的空切和一對一強吃會更加好用。

不過,很可惜,雖然大姜的技術類型很討喜,但他的短板同樣明顯,讓他的這些優點在更高層面的比賽中,很可能會“無效化”

也不能全看優點……

首先,大姜真沒投籃,本賽季大姜的三分命中率從34.4%掉到了26.7%,而且出手數也是三年來最低。一個不能穩定創造空間,個頭還矮小的“貧射”型鋒線,我想喬爾杰維奇經過今年夏天之后是再也不想用了......

沒有射程的大姜,本質上是個空間的利用者而不是創造者,再加上他陣地戰消化球權能力有限(目前他的19.2%的回合使用率是吉林隊內本土球員最高,但助攻失誤比卻是難看的2.9/2.3),國家隊要用他只會讓本就狹窄的進攻空間更加局促。

面對廣東隊的最后一刻,大姜本有空位出手最后一投的機會,但他對自己的投射完全沒信心,最后失誤...

我們從來都是在CBA的語境下討論大姜的身體優勢,但換成國際賽場的語境,身高僅僅1米92的鋒線聽起來就不怎么靠譜。

而我們對大姜尺寸過小的擔憂不是沒有實例證明,當大姜在CBA錯位換防時遇到真正的內線(比如北京隊的外援利夫),或者身材和技術都不吃虧的大體型鋒線,他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大姜打本土球員比較輕松,但打身體好的小外援就不是了(PS這個球沒吹犯規)

對上利夫,直接繳械投降

快攻推進被胡明軒蓋掉,暴露了大姜尺寸不夠的短板

所以,大姜弱側無球空切的本領的確是國家隊所需要的特質,但想要利用這一項技能,卻要想辦法解決他沒有投籃、過于擠占空間、以及尺寸不足的短板。這顯然不是一件有性價比的買賣。

而且,大姜還有一個問題是他在陣地戰中打法過于單調,除了對位突擊小后衛和空切以外,他沒有別的武器可以幫助隊友的東西。

無論是無球掩護、中轉接應洗球這些豐富球隊打法的東西,都不太看得到(所以我覺得他的技術型是白板吉米-巴特勒,而巴特勒強就強在自己如同圣誕樹一樣的各種戰術掛件,各種有球無球閱讀比賽的技巧非常豐富),這導致姜宇星弱側突擊綽綽有余而強側硬解余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針對性防守,大姜經常只能弱側掛機。

這是CBA姜宇星

這是NBA吉米-巴特勒

可惜的是,進入CBA已經6個賽季,大姜一直以來都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籃球形態,不論是我們以生涯為單位,用賽季與賽季之間進行對比;還是以賽季為單位,用每一輪比賽來做對比,都沒有看到大姜在這方面出現什么突破。

或許是受限于天賦?又或是球隊戰術層面的影響?不管是哪一種,都讓人感覺惋惜......

國家隊從來都需要招之即用的戰斗力,當然有時候會為了一些天賦異稟的好苗子開后門,但即將29歲的大姜顯然不屬于此列。

而這也是大姜雖在人才庫里,但國家隊始終無法給他一個機會的原因。國家隊需要大姜先在聯賽展示出投籃的效率,證明自己創造的價值大于消耗,以此打消使用他的后顧之憂。

比起大姜,離球權更近的小姜本賽季變化更大,因為瓊斯離隊必須承接獨自運轉戰術體系的職責。

我們理想中姜偉澤的形態,就是組織串聯+強攻得分。也就是本土版吹楊。如果他能做到這兩點,那么國家隊的大門必定會向他敞開。

而小姜在組織任務變重之后,交出的答卷是——他場均助攻從上賽季的4.6次漲到了6.6次,并且衡量效率的助攻失誤比也從2.56提升至2.87。

從比賽內容來看,小姜的出球水平已經是CBA一流之列,至少在穩定性上足夠可靠。

我們手動統計了小姜前3場比賽擋拆出球的效率,總共有21次策動擋拆后的出球,僅有3次沒打成。其中第2輪對陣山東高速的比賽,小姜8次擋拆出球全部使命必達。

小姜的傳球穿越3人后形成助攻

小姜這個出球展示了視野和對于戰術跑位的爛熟于心

又是傳球橫跨三人后轉化為助攻

整個第一階段的比賽看下來,我們的確應該重視小姜在傳球組織上的進步,他的控球威脅度和效率都很高,難能可貴的是,小姜不是靠打安全球刷出來的效率,他敢于吸引夾擊,也敢于在人群之中輸送危險球。

小姜先用突破壓縮防線,然后分球跟進的拉科,這種內容是國家隊非常需要的

小姜看到機會是非常敢傳的,不怕失誤

所以,他和拉科塞維奇磨合出的擋拆,會成為吉林隊在失去瓊斯之后最具威脅的進攻手段。

小姜夾擊中出球的能力有保障,以及他和拉科常常能形成2打3的局面,就是隊友的終結能力差點意思

和拉科雙人擋拆,把北京3人防守玩得團團轉

對陣遼寧隊,小姜的出球+大姜的切入給遼寧隊制造了顯著威脅

然后,是他策動的擋拆

但還是那句話,這是在常規狀態的大樣本下得出的結論,但國際賽場的對抗強度和CBA平時的節奏完全是兩碼事。

連最頂級的本土控衛趙繼偉在國際賽場想出球都相當困難,所以我們也不應該直接把小姜在CBA的效率與國際賽場劃上等號。

而且,第一階段的比賽恰好有小樣本的高強度賽事可以供我們對小姜的真實水平作為參考。

第3輪面對執行力獨一檔的廣東隊和曾經執教過自己的杜鋒指導,小姜像被看穿了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從小姜第一次擋拆打成之后,廣東隊立即落地每次擋拆夾擊緊逼的防守策略,盡管小姜還是用上半場6次出球5次送達的表現回應了嚴密的防守,但廣東隊仍然達成目標,將小姜的體能槽打掉了大半。

小姜打成第1次擋拆后,就在這一回合開始上夾擊

但隨后小姜仍然能在人縫中找到出球機會,這一段擋拆打得相當精彩,但相應的體能消耗也隨之增加

廣東隊的策略非常明確,小姜可以去策動擋拆,可以去組織串聯,但不允許把手感打開。畢竟投籃才是吹姜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吉林隊官博曾經發起過一個投票,主題是“姜偉澤應該怎么用?”,而從投票結果來看,普遍的共識是——小姜更應該把攻擊作為主業。

所以在對陣廣東那場比賽,當第2節前半段小姜連續打進英雄球時,杜鋒指導立刻改打全場緊逼,繼續給體能消耗極大的小姜以巨大的壓力,然后胡明軒在執行第一次全場緊逼時就在對方半場生斷小姜打成反擊,小姜就此被迫遠離球權。

小姜被凍結之后引起了連鎖反應,吉林隊轉而讓崔晉銘組織,可是廣東隊拒絕讓小姜二攻接球。高俊超指導見狀立刻暫停調整,暫停回來試圖重新讓姜偉澤接管球權,但立即又被沃特斯硬生生搶斷丟分。

隨后,吉林嘗試讓大姜去破全場緊逼,結果卻是搶斷+蓋帽雙重禮遇,最后甚至讓鐘誠去運球過半場。

而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便是姜偉澤和理想中“國產吹楊”的差距——作為“吹姜”,你應該在對手施以高壓時予以還擊,甚至反過來用英雄球去壓過對手一頭,而不是連處理球都費勁。

并且從下半場開始,廣東隊持續施壓,連擋拆出球的空間也拒絕給予,姜偉澤下半場的第一攻就遇到了徐杰的瘋狂纏繞,結果就是小姜罕見的出球失誤。

下半場的第2次擋拆,小姜終于借助拉科的手遞手艱難打成,但這一回合也成了小姜當晚的最后一次擋拆。

因為這個進球觸動了廣東隊的防守紅線,隨后杜鋒指導再次啟動全場緊逼,而小姜在高壓之下連連出現不該有的失誤,然后被換下場。

而此刻當值解說的點評非常應景——“小姜的體能下降太多了”。

第4節還剩不到6分鐘,小姜才重新回到場上。而在此之后廣東隊繼續不讓姜偉澤接球,你甚至能看到他在比賽里氣喘吁吁露出疲態。

最后時刻吉林隊將幾次關鍵球交到他手上處理,但小姜卻沒能打進,這告訴了我們一件事情——姜偉澤還不是“吹姜”,他的個人能力還不足以兜住整個球隊的進攻體系。

這種高壓防守之下,小姜是真把體能打空了

根本不讓小姜接球

這種球在疲勞狀態下的穩定性太低了

決定比賽走勢的關鍵一攻,小姜沒有將其打進

而且小姜打廣東隊的窘境,在面對班霸遼寧隊的高壓防守時也出現過。這似乎也能說明,小姜面對高強度防守的舉步維艱并不是“一場論”。

在遼寧隊的多人圍堵下,打得相當艱難

在弗格的防守下有點狼狽

張峻豪的高壓盯防也使得小姜非常難受

這種顯然是不該出現的失誤,也是在高強度消耗下需要避免的事情

小姜本賽季在脫離瓊斯的庇蔭后,得分數量和效率雙降就足以說明問題——他從場均16.9分掉到了12.8分,而且投籃命中率從44.3%下滑至36.8%,連最擅長的三分投射也從43.1%“斷崖”掉至32.9%。

這就導致了吉林隊在使用小姜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顧慮。雖然讓小姜扛球權是三方得益的事情,球員本人能夠得到更重的戰術角色,俱樂部有意愿讓小姜成長,也切合國家隊需要攻擊型后衛的目標??删銟凡孔罱K還是要把戰績放在前面,那么當小姜沒有呈現足夠的效率,俱樂部方面始終要算一算這件事情的性價比。

對陣北控的比賽,當對手施以高壓,小姜的失誤管理就容易掉線

陳國豪并不是一個擅長防小打大的內線,但是小姜沒有把機會抓住,而且后續的強行出手也是不著邊際

小姜的球星球不能只是偶爾出現,要把這種球變成穩定的輸出方式

所以很多時候吉林隊需要用小外援壓陣,而這時候小姜就只能作為二攻手存在于戰術體系之中。

其實以過往的案例來看,姜偉澤應該是國內第一檔的外線副攻手,但本賽季兼顧過多持球任務以后,小姜場上的精神疲勞度陡然提升,讓他沒有辦法順滑的來回切換模式,導致作為副攻手的效率也大幅下滑,他在第一階段賽事有大量的常規出手沒有把握住。

在成為“吹姜”的同時,也要把簡單的進球給搞進去

而且從入選國家隊的層面講,小姜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因為以本賽季的表現來看,林葳和方碩都是效率更高更穩定,且防守更好,尺寸更足的副攻手。

這是一個假掩護,但小姜還是被甩掉了...

同樣一個沒怎么擋住的掩護,就能甩掉小姜

作為全場最矮的球員,卻被對手一步過,這很不合邏輯...

又是被對手一步過,相當離譜

這球丟分,小姜第一時間的防守選位責任很大

北京抓著小姜的防守打

引用楊鳴指導的話:“國家隊級別的球員在聯賽要多想想一些可以在國家隊派上用場的打法”,小姜需要成為“吹姜”仍然需要大量高自由度的戰斗經驗作為養料??墒牵植豢赡軣o條件給小姜無限開火權練級。

小姜準度好的時候是真能起到小外援的作用,但大多數時間內他都處于技能冷卻的狀態。這么說吧,如果小姜一場比賽打40分鐘,可能就只有大概5-7分鐘時間能有效連續輸出,而這個性價比是很難讓吉林隊把開火權都堆在小姜這里。

除非,他們是真不想贏球了。

我們可以從高俊超指導排兵布陣的變化中看出吉林隊的躊躇,第8輪對陣浙江東陽光藥改變了一直以來的輪換,把小外援威爾斯放到了首發,小姜和拉科改打替補。

而第9輪打福建又把小姜拿回首發搭檔威爾斯,但這并沒有起到從前“瓊斯+小姜”的效果,反而威爾斯只打了12分鐘成了偽首發。

第10輪對陣四川金強,吉林調回了原本小姜+拉科的首發搭配,但這次拉科成了障眼法,威爾斯打了賽季新高的37分鐘和拿到了賽季新高的43分。

可3輪連續調輪換的策略給吉林隊帶來的卻是3場敗仗,連敗的原因也清晰可見——如果用小姜+拉科的搭配,那么外線火力明顯不足。威爾斯上場倒是能緩解這個問題,但當威爾斯被夾擊時,其他人沒法懲罰防守,包括小姜(威爾斯的控運出球能力也要分鍋)。

第10輪的吉林隊原本很有機會終結連敗,但末節19-33的得分荒讓他們在榜尾大戰中告負。而姜偉澤末節5投0中的三分球要為輸球負很大責任(和拉科搭檔時2中0,威爾斯在場時3中0)。

而且第一階段結束,小姜關鍵時刻出手6次三分,全CBA第6多,但這些出手無一命中......

小姜的每次出手不進并不單純只是在數據欄上增加一次打鐵,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信任的消耗。他要成為“吹姜”,就需要開火權,但開火權需要通過小姜把握這些機會,讓高指導有底氣說服自己繼續這么用他。

小姜的球星球不能只是偶爾出現

他需要把這種“吹姜”進球變成常態

吹姜式右手突破終結

吹姜式左手突破終結

這種球不能每場只有那么1-2個

當然,相比大姜,小姜更年輕(23歲),而且我們完全不用懷疑小姜提升球技的驅動力,如果他能夠克服這一系列進化為球星的成長煩惱,那么“吹姜”就會是國家隊后場陣容最需要的人才。

最后,總結一下。

其實從技術特點來看,大小姜各自的數據面板都完全契合國家隊的需求,甚至可以說是正好打在球隊的痛點上,但他們各自的短板也讓喬爾杰維奇很難下定決心把他們收歸門下。

大姜強壯,無球切入打得非常好,但是尺寸太小,且沒有投籃,容易被針對,在大部分國際比賽場合里他可能很難生存(但也許打亞洲級別的比賽反而有奇效)。

同時,近幾年他的球場技能沒有明顯升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也許已經摸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想更進一步恐怕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

小姜正在加技能的過程之中,而且他加的技能非常符合國家隊的選材審美。只是他現在還撐不起人們對他的期望,他仍需要在更多的高強度比賽中證明自己的組織和投籃不含水分,能夠在國際賽場派上用場。

而我們也衷心希望,小姜能在未來的比賽里證明這一點。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相關閱讀:籃球CBA中國籃球中國隊中國男籃吉林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在线,欧美日韩黄色一区二区,欧美一区综合,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