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CBA的王哲林,怎么還是大殺器

  • 發布于:2024-01-29 12:02:46
  • 來源:藍鯨體育
CBA第30輪的比賽結束后,爆砍30分的王哲林以8648分榮膺現役本土球員得分王。

去年夏天被罵得最慘的大王,回到CBA卻還是最強的內線之一。也是整個聯盟最接近場均20+10的本土內線。

看到這種反差你很難不發出這樣的疑問——是王哲林經過去年夏天的歷練變強了?還是我們聯賽的水平不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理一理王哲林從去年國際賽事到今天打法形態的變化,看看這里面有沒有王哲林變強的線索?

盡管去年夏天表現糟糕的王哲林是千夫所指、眾矢之的,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努力做出的改變。在喬爾杰維奇下定決心對傳統內線動刀子的背景下,大王也跟隨潮水的方向先從自己開刀。

很明顯的一個特征是,防守端大王不再蹲坑防守,而是踩著三分線去壓迫對手;進攻端開始擴大范圍,把身位提到罰球弧或者更遠一些的地方去中轉球或者啟動攻擊。

這些在國家隊后期逐漸展示出的變化,其實在國際賽事結束后也在延續,比如大王在CBA開賽前減了15斤體重,這顯然是讓身體適應新變化的信號。而在CBA第3輪對陣青島隊的比賽,我們也能看到他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去對位楊翰森,比起在內線肉搏,王哲林在楊翰森還沒要到較深位置之前就搶先一步高位施壓。

雖然之前李春江在位時也有這么用過王哲林,但新賽季這種變化的觀感讓人更能感受到王哲林在主動適應潮流的變化。

在第20輪和廣東隊的冬至大戰中,周琦在第3節受傷離場,而杜鋒指導也改用小陣容提速去針對王哲林,但王哲林從容的通過延阻和換防應對了小陣容的攻擊,幫助上海男籃拿下一場勝利。甚至在快節奏的對攻中回敬廣東男籃不少反擊得分。

成功防守后和布萊德索的反擊一騎絕塵

成功防下威姆斯的擋拆點名,然后又是不惜力的跟進反擊

在擋拆換防中延誤馬尚,并且成功防下二飛的連續攻擊

王哲林擴大到半場的上搶拼出了一次反擊,不過劉錚最后這個處理略顯搞笑...

而在第30輪與廣東男籃的二番戰中,也就是王哲林爆砍30分登頂現役本土得分王的比賽里,他面對比自己高一頭的徐昕則以另一種方式展示自己的變化。

我們手動統計了他在徐昕面前使用的進攻方式,然后發現這10次對位運動戰出手里,有5次中距離投籃、1次三分出手,1次三分線啟動的突破和1次運球突破強攻,而出現在籃底的直接攻擊只有2次。

三分線外啟動軍訓徐昕

也有三分線外啟動,突破吸引防守后分球的鋒線內容

王哲林新賽季與以往最大的區別是,他的比賽形態開始更接近鋒線,而不是純粹的籃下巨獸。盡管一直以來他的打法多多少少都帶有一些鋒線的特征,但我認為經歷了夏天被動的“現代化改造”,以及后來的減重,大王的轉型之路已經是明確的信號了。

在冬至大戰也有王哲林像個后衛一樣運球打張明池的鏡頭

現代化改造對于王哲林而言顯然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到太多傳統內線轉型之后延長職業生涯巔峰期,甚至對比賽產生更大影響力的例子。

但是,王哲林目前的場均20+10,是這些現代化改造后的結果嗎?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盡管王哲林的現代化改造露出了一些欣欣向榮的苗頭,但任何事情都要述諸利益。國家隊的王哲林可以徹頭徹尾的轉型,因為這是大王在喬爾杰維奇手下功能最大化的方式,但在上海男籃,讓王哲林放棄原來的基本盤,好像不是球隊能接受的事情。

王哲林復出之后,第一階段有過的上搶其實消失了,又變成了蹲坑型內線

王哲林在CBA場均20+10的底層原因,并不是中投、三分這些東西,仍然是內線的吃餅和強攻。從上海男籃使用王哲林的方式來看,前者只是在少數特殊情況下的出其不意,后者才是能給上海男籃最多收益的事情。

上海男籃是一支需要追求戰績的隊伍,而王哲林也不是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所以前者沒有任何動機讓大王練級。

一份唾手可得的利益,和一份未來不一定能兌現的收益,對于一支要功在當下的球隊來說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

而且,王哲林的體能條也沒有那么長,沒法既要又要。而讓王哲林利用身高和終結能力在籃下欺負大多數等級不如他的內線,甚至是小陣容,才是上海男籃的最優解。

雖然王哲林本賽季打出了生涯新低的真實命中率,并且籃下命中率也是CBA有統計以來的次低。他也常常在比賽里丟掉一些籃下的必進球,但無法否認王哲林還是這個聯賽終結能力最好的內線。

我們要用另一種方式理解王哲林所謂的籃下“低效”,王哲林的習慣決定了命中率數據會出現失真的情況,他有很多靠著二次點搶完成得分的回合。而這從數據上看就從1投1中變成了2投1中+1前場籃板,但從比賽結果來看最后都是為球隊贏得2分。

這個特點讓大王既是這些一檔本土內線里命中率最低的,卻也是前場籃板最多的

這個事情其實和三分命中率高達47.1%的胡金秋為什么不多投三分一樣。如果大秋拉出去投三分,那廣廈就沒人頂內線了。

如果大王拉出去,那么上海男籃就只能上馮萊,而受單外援的限制,布萊德索只能當作擺設。

如果在不上馮萊的前提下,把大王拉出去,那又有誰和布萊德索打擋拆呢?

這樣一來,上海男籃最倚仗的得分手段也不復存在了......

所以,在這里可以回答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問題?;氐紺BA的王哲林仍然高水平,并不是他變得有多強,說到底還是CBA的整體競爭力不足......

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比賽內容來證明這件事情。當王哲林遇到一些比較難打的內線對位,往往就容易暴露問題。比如第2輪遇到有卡巴的江蘇肯帝亞,王哲林只有5投2中8分的表現而已。第3輪對上楊翰森雖然拿到了雙20數據,但命中率卻是賽季最低,并且比賽內容幾乎是被楊翰森全面壓制,尤其是在籃下的對抗之中。

第4節還剩4分多鐘,打了一整場的楊翰森把剛休息完上來的王哲林給頂開了

而兩次對陣南京頭排蘇酒,王哲林都只是不到50%的運動戰命中率。我們手動統計了二番戰王哲林和曾繁日的對位情況,然后你會看到大王9次直接對抗扎實的阿日,只有4次形成了殺傷。其中大王的前4次挑戰全部以失敗告終......

同時,這場比賽南京掐斷了大王和布萊德索的聯系,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擋拆得分形成。

大王在阿日面前的第一個進球是反擊

第二個進球是后仰跳投,大王近框范圍鑿阿日是很吃力的

當王哲林的現代化改造在聯賽被叫停,而他原來的基本盤也沒有質變的提升,甚至減重讓大王在內線的對抗變得更為吃力。幸好布萊德索的到來,把大王喂出了場均20分的效果。

布萊德索到來之前,王哲林場均只有14.4分,運動戰命中率僅44.9%。而布萊德索到來后,王哲林變成了場均21.5分,命中率55.3%的高效吃餅機器。

當然,不能忽視布萊德索到來之后,也恰逢王哲林養傷復出。但在這其中影響比重更大的,還是持球組織水平頂級的超級后衛所帶來的加成,而不是王哲林傷勢的變化。

我們不妨看看王哲林本賽季兩場高分代表作的情況,第21輪對陣浙江東陽光藥,王哲林面對爭冠級別的球隊拿到賽季最高的33分,命中率高達69.6%,而其中14分是通過擋拆配合獲得的,另外還有4分還是布萊德索吸引防守給大王送出的easy basket。

第30輪對陣廣東宏遠的30分里,有6分和擋拆有關,而且如果不是大王丟掉了一次擋拆籃下吃餅的機會,那么這個數字是8分。另外,布萊德索也通過突破分球給了大王4分。

如果戴昊可以把自己策動擋拆的能力練出來,那么上海隊就多一個人能給大王喂球

而當布萊德索不在,劉鵬指導用培根亂打的時候,大王就變成了在場上折返跑,對比賽毫無影響力的木樁。在那場大王得分新高比賽的加時階段,劉鵬指導用的小外援是培根而非布萊德索,就讓原本表現高光的大王孤立無援,最后成了被送上罰球線,以2罰1中“出丑”的替罪羊。

這樣的景象是不是似曾相識?

因為這就是大王去年夏天在國家隊的樣子......

這球像不像國家隊的大王?其他人在外邊看,他在籃下頂著幾個人硬上,最后不進

最后總結一下。王哲林去年夏天在國家隊接受的現代化改造并沒有讓他顯著變強??杉幢闳绱?,大王光靠吃老本,也足夠成為CBA的頂級內線了。

而我們可以順著這個邏輯反推——CBA的頂級內線,理應在國際賽場有一定的競爭力,尤其是面對同級別的亞洲球隊,應該是足夠可靠的存在。但現實卻是王哲林變成了“王奶奶”,最后一地雞毛。

假如中國男籃能有一個“布萊德索”,或許大王也可以硬起來吧?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相關閱讀:籃球CBA中國籃球上海王哲林轉載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在线,欧美日韩黄色一区二区,欧美一区综合,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